相比起魚肉本身,魚頭算是比較小眾的食材了,但在很多長輩口中,魚頭(尤其魚腦)披上了以形補形的外衣,成為了補腦神器,總被建議多吃魚腦補腦。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以形補形靠譜嗎?
“以形補形”是一種樸素的、來自古老觀察的推測,從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看,并沒有這種關(guān)聯(lián)。包括喝骨頭湯能加速骨折愈合、吃豬腰補腎等,都沒有什么理論支持。
食物對身體的效果,主要是由它本身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決定的,因為食物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質(zhì),才能被身體吸收并重新利用。單純地依靠形狀類似就推斷可以特異性地補充某個器官或組織的營養(yǎng),是沒有科學(xué)依據(jù)的。
魚腦的營養(yǎng)
雖然以形補形不科學(xué),但是魚腦含有的一些營養(yǎng)成分“歪打正著”地對大腦有點益處。有益的成分是DHA和EPA,它們屬于不飽和脂肪酸,對于大腦的神經(jīng)細胞和身體健康都有益處。
可是DHA富集的地方并不在魚頭,而是在魚的脂肪組織里,尤其是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魚的魚肉里,含不飽和脂肪酸最為豐富。深海魚的脂肪含量越高,DHA和EPA的含量就越高,其中以鯖魚、鯡魚、三文魚、藍鰭金槍魚、沙丁魚這幾種含量最高,可以達到每100克魚肉中超過1000毫克的程度。
不飽和脂肪酸是健康成年人每日膳食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推薦食用量為每天250毫克到500毫克,營養(yǎng)學(xué)家建議每周吃兩次以上(每次100到150克)的富脂魚類即可。
DHA和EPA的好處也不僅僅是補腦,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身體的抗炎功能,調(diào)節(jié)免疫力。充足的DHA對于維持視力也有重要作用。
注意
雖然魚腦里有對大腦有益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但并不建議多吃體形大的、肉食性深海魚的魚頭(如劍魚、方頭魚、大耳馬鮫魚、大目金槍魚、馬林魚等)。在污染水域中,這些身處食物鏈較高處的魚很容易富集重金屬,尤其是汞、鉛、鎘等,會在魚的大腦、鰓、內(nèi)臟等地方沉積下來。多吃這類魚的魚腦反而有健康風(fēng)險。
所以,要想補充不飽和脂肪酸,最好的方法還是吃魚肉。魚肉要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在烹飪的時候用清蒸、水煮、低溫烘烤等方式,因為高溫油炸容易破壞寶貴的不飽和脂肪酸。
作者:銀槍小白龍 科普創(chuàng)作者
審核: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華預(yù)防醫(yī)學(xué)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責(zé)任編輯:張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