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北京7月19日電 智能手機已經是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電子消費品,那么一臺智能手機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圍繞它又有哪些上下游的產業(yè)鏈供應鏈呢?
從產業(yè)鏈看,上游主要是關鍵零部件,如芯片、顯示屏、電池、攝像頭等,以及操作系統;中游為整機制造,如整機設計、組裝代工、品牌廠商;下游為應用程序、銷售、增值服務和運營。
高通、英偉達的芯片,三星、京東方的顯示屏,索尼、松下的圖像傳感器,以及IOS、安卓、鴻蒙等操作系統。這些知名的跨國品牌勾勒出了一臺智能手機背后的全球供應鏈。產業(yè)鏈描述了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而供應鏈則側重于產業(yè)鏈上各企業(yè)間的競爭合作與高效協同。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在北京的盛夏時節(jié)如期而至。和其他展會不同,鏈博會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參展商不僅帶來了自己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還攜手自己的供應商一起參展。
還是以智能手機為例,在蘋果公司的展臺,唱主角的不是iPhone或iPad系列,而是它的供應商們。
電池供應商展示了引入磁懸浮傳輸技術的自動化生產線,使用iPhone代替攝像頭做焊后圖像檢測,激光焊接采用了AI多模態(tài)算法,精度和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產線的柔性制造能力。
自動化設備供應商帶來了微型O型圈自動裝配設備和APE機械手,讓我們看到了智能手機音量鍵和控制鍵安裝環(huán)節(jié)的極致精密,這臺設備由供應商和蘋果聯合研發(fā),滿足了精準安裝且嚴格的防水要求。
關鍵零部件,當然不能缺少外殼。核心原材料供應商帶來了鋁塑清洗與分離設備、再生鋁純化設備等,將回收鋁材料廣泛應用于蘋果的產品外觀和內部構件中,比如首款碳中和Mac mini,以及iPhone相關鋁合金邊框等,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huán)。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技術的迭代升級,這家企業(yè)攻克了鋁合金高強超導線纜制造工藝,突破了這一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實現了國產替代進口,并廣泛運用于西電東輸、北電南送等項目。
從原材料到組裝設備,再到電池,這些供應商都來自中國。據了解,蘋果公司全球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生產。能夠成為知名品牌的供應商,本身就是對企業(yè)制造能力的認可。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對供應鏈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依托供應鏈生態(tài),他們雙向賦能,技術、知識、理念在供應鏈上下游傳遞、共享,供應鏈也成為共贏鏈,助力我國先進制造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躍遷。(“學習強國”記者何燁)
責任編輯:宋文珍